---碑帖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碑帖 赵孟頫临《兰亭序》 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多个版本真迹---
Zhaomengfu's Calligraphy & Painting Zhaomengfu's Lantingxu Three Copies
----------------------------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57岁。这年九月,他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赵孟頫看后爱不释手,好言“乞求”,终于如愿,并将其带上船一同北上。期间,无奈小船太慢,行程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乘舟闲来无事,他便反复品读、日日临习《定武兰亭》,颇有心得,欣然写下第一跋: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兰亭序十三跋》(第一跋)
在这之后,赵孟頫感觉意犹未尽,又继续把展玩《定武兰亭》的所思所想所悟接连写下十三段跋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十三跋》,其中有他难得珍宝的感慨、欣赏之余的感叹,还有期间悟出的书法理论,被认为是学习书法的金科玉律,至今被盛传。
如《兰亭十三跋》的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
《兰亭序十三跋》(第五跋)
其中讲到,学习书法这件事,对于有心人而言,哪怕仅仅得到了古人的几行碑刻字帖,勤加练习,往往就能成功。更何况兰亭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坚持不断地临摹学习,还怕不能超过吗。
临摹古人的经典碑帖被认为是学习书法最好的途径了。在一次一次的临摹中,不断加深对经典的认识理解,汲取营养,再一次一次地检验自身的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抓住经典碑帖的精髓和气质,将其不断融入自己的临摹作品中。
接着第六跋: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兰亭序十三跋》(第六跋)
在赵孟頫看来,玩味古人法帖,要悉知其用笔之意!也就是分析古人怎么用笔,感悟用笔和结构的精妙,才能使自己的书法获得长进。王羲之书写兰亭时用的是退笔(比较旧的笔),因此书写时顺应毛笔的笔势与特性,在不同的取舍之间,巧妙运用,这才是这篇法帖所以能为神品的缘由。
第七跋最为重要,被认为是历代学习书法的指导法则: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
《兰亭十三跋》第七跋
其中道出赵孟頫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书法必须以用笔为第一位,但是结字方面也要下功夫。结字也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用笔的方法自古就没有改变。
王羲之的字对古法做出了变革,所以他的雄秀之气是自然而生的,古今都向羲之师法。南齐梁时代的人,结字不是不古,而是缺乏俊秀之气,这也因人而异,但古人的法度终归没有失去。
《兰亭十三跋》第九跋: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兰亭十三跋》第九跋
意思是:天下学习杜甫作诗的人,又有谁能学到其精髓?学习兰亭帖也是一样。黄庭坚也说过,世人学习兰亭只学了表面,但却没有得到它的精髓。此中道理只有学过书法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用杜甫的诗和黄庭坚的教义说明,学习表面形式容易,想脱胎换骨不易。
第十三跋只有一句: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
意思是,《兰亭序》与《丙舍帖》非常的相似。
《兰亭十三跋》第十三跋
在赵孟頫所有的传世作品当中,这件《兰亭十三跋》几乎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在书法史上也流传有序。明末,冯铨还把赵孟頫的《兰亭序十三跋》刻入《快雪堂帖》。清乾隆年间,被谭组绶先生收藏,组绶亡后,遭火焚大部损毁,只剩下烧剩的残卷,重新装裱,被人称为“火烧本”。不过很庆幸火灾前冯铨的《快雪堂帖》,才得以保存全貌。又有翁方纲和成亲王永瑆等人的考证题跋。后流传至日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十三跋》其中的书法理论深刻质朴、耐人寻味,它凝聚了赵孟頫在临摹实践后得出的笔法精髓。细细观看“火烧本”的笔法特质,用笔精到圆润,结体飘逸挺拔,既有对王羲之丰富笔法的简化,但仍不失王羲之的含蓄和灵动。这正是赵孟頫的高妙之处。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陪葬后,若当初不是命虞世南、褚遂良写了临本,还命欧阳询以石刻,后在宋代庆历年间在定州发现并加以硾拓的“定武本”,才有了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也再一次有机会在古人的品评之下深刻领略、慢慢品味《兰亭序》的风韵之美。
|
|
|
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碑帖 亦有版本《兰亭序十三跋》残本(选页)纸本册页 33.2X2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
|
----------------------------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各种版本-----------------------
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版本, 绢本行书, 27.4×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书原在赵孟頫十六跋定武兰亭王晓本卷中,后被人拆配于南宋翻刻《兰亭》别本之后。赵孟頫临兰亭序不只一本,此卷为其得意之笔。
|
|
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版本, 纸本行书 ,26.1×66.7cm, 无锡博物馆藏.
|
|
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版本,26.5×81cm,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