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书法交易 收藏润格论坛-东方白大草书画社书法家 书画家 美术师 研讨 真迹收藏/交易大作书画展厅 真迹润格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发起人:yuxing  回复数:37  浏览数:12330  最后更新:2011/5/19 1:09:30 by 书法评论员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
yuxing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161
金  钱:692
经 验 值:692
注册时间:2009/8/6
 发表于:2009/11/16 13:14:5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在其书法作品,书法表现形式,书法艺术性,书法鉴赏性,书法教学,书法论著,书法文化,书法销售,书法活动,书法影响,书法网络方面均有作为方可称书法大师.东方白先生的大草书法基本涉及十五种表现形式: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横幅,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斗方,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挂轴,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中堂,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对联,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册页,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信札,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长卷,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碑刻,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题绢,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残片,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扇面,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题跋,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题壁,东方白大草狂草书法之榜书,东方白大草水墨画.徐渭中秋赏月诗,徐渭中秋赏月作品,东方白中秋赏月诗,东方白中秋赏月作品,徐渭中秋赏月草书,徐渭中秋赏月大草,东方白中秋赏月草书,东方白中秋赏月大草,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茶叶的分类,茶叶的成分,茶页的加工,茶叶的用途,茶叶的常识,中国十大名茶

         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东方白老师大草写意榜书“禅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茶”字用干笔手法表现出枯木的厚重历史形象而“禅”字的细腻功夫则显得张力十足,变化万千,这不就是中国茶文化的浓缩吗?让茶友们好好过过茶瘾吧。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是“从一而终”的礼俗今天理解为“诚信”: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由于婚姻事关男女的一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数男女的父母来说,彩礼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更重视和更多的还是那些消灾祐福的吉祥之物。茶在我国各族的彩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今天,说茶是“从一而终”不如理解为“诚信”更宽泛。在茶馆谈生意不就是先君子后小人吗?

    《七修类稿》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一部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彩礼中的茶叶,已非像米、酒一样,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列选,而是赋予了封建婚姻中的“从一”意义,从而作为整个婚礼或彩礼的象征而存在了。这就是说,茶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经历过日常生活的“一般礼品”和代表整个婚礼、彩礼的“重要礼品”这样两个阶段。作为生活用品的列选,如《封氏闻见记》所载: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大致最迟不会迟于这本书成书的唐代中期。至于作为首要的彩礼,俗称“女子受聘”,谓之“吃茶”,这极有可能是宋以后的事情。因为,据查考,在唐代以前的婚礼物品中,有反映男尊女卑的东西,但没有要求妇女“从一而终”的礼品。宋期是我国理学或道学最兴盛的时期。元朝统治者也推崇理学为“国是”,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所以,要求妇女嫁夫、“从一而终”的道德观,不会是宋朝以前,很可能是南宋和元朝这个阶段,由道学者们倡导出来的。我国古代种茶,如陆羽《茶经》所说:“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由于当时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般认为茶树不宜移栽,故大多采用茶籽直播种茶。但是,也如《茶经》所说,我国古人只是认为茶树“植而罕茂”,并不认为茶树不可移植。可是,道学者们为了把“从一”思想也贯穿在婚礼之中,就把当时种茶采取直播的习惯说为“不可移植”,并在众多的婚礼用品中,把茶叶列为必不可少的首要礼物,以致使茶获得象征或代表整个婚礼的含义了。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等,即是我国旧时婚礼的遗迹。下面,列举一些我国各族婚礼中应用茶叶的习俗。

 订婚,也叫订亲、定亲、送定、小聘、送酒和过茶等等,民间称法很多,差不多一地一个说法。在旧时,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仪式,只有经过这一阶段,婚约才算成立。我国各地订婚的仪式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男方都要向女家送一定的礼品,以把亲事定下来。如京津和河北一带农村,订婚也称“送小礼”;送的小礼中,除首饰、衣料和酒与食品之外,茶是不可少的,所以,旧时问姑娘是否订婚?也称是否“受茶”。送过小礼之后,过一定时间,还要送大礼(有些地方送大礼和结婚合并进行),也称“送彩礼”。大礼送的衣料、首饰、钱财比小礼多;视家境情况,多的可到二十四抬或三十二抬。

 但大礼中,不管家境如何,茶叶、龙凤饼、枣、花生等一些象征性礼品,也是不可缺少的。茶叶当然还带有“从一”的含义。女方收到男家的彩礼以后,随即也要送嫁妆和陪奁,经过这些程序以后,才算完聘。女方的嫁妆也随家庭经济条件而有多寡,但不管怎样,一对茶叶罐和梳妆盒是省不掉的。
 茶叶在婚礼中作为“从一”的象征,过去主要流行于汉族中间。但是,我国多数民族,都有尚茶的习惯,所以,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个民族。如云南佤族订婚,要送三次“都帕”(订婚礼):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能多也不能少,另再送些茶叶、芭蕉之类,数量不限。第二次送“邻居酒”,也是六瓶,表示邻居已同意并可证明这桩婚事。第三次送“开门酒”,只一瓶,是专给姑娘母亲放在枕边晚上为女儿祈祷时喝的。云南西北纳西族称订婚为“送酒”,送酒时除送一罐酒外,还要送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云南白族订婚多数和汉族一样,礼物中少不了茶。如大理区洱海边西山白族“送八字”的仪式中,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中就都有茶。例如住在洱源的白族男女合过“八字”可以成婚的话,男方要向女家送“布一件,猪肉三块(一块带尾),火腿一只,羊一只(宰好),茶叶二两,银圈一个,耳环一对和现金若干,并附‘八字贴’一张”。女方把礼物收下,婚事也就算定了下来。居住在云龙的白族订婚的礼物为“衣料四包,茶二斤,猪肉半爿或一只腿”等。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的情况,有作礼物的,但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所以,有的地方也直接称结婚为“吃茶”。汉族“吃茶”和订婚的以茶为礼一样,茶在这里都带有“从一”的意思;但我国其他兄弟民族结婚时赠茶和献茶,则多数只作生活中的一种礼俗。如云南大理区的白族结婚,新娘过门以后第二天,新郎、新娘早晨起来以后,先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接着是拜父母、祖宗,然后夫妻共吃团圆饭,至此再撤棚宣告婚礼结束。洱源白族结婚,一般头天是迎亲,第二天正客(正式招待客人),第三天闲客(新娘拜客);新婚夫妇向客人敬茶是在第三天。在接见时,男方还要分别向新娘及其父母、兄弟送礼。送给新娘的礼物,主要是成亲当天新娘穿戴用的服饰;送给新娘父母的有布二件,其他主要是猪肉、羊肉和酒茶一类女方谢客用的食品;送给新娘弟弟的礼物为……“酒半壶,茶叶二两,猪肉一方”。很明显,洱源白族结婚时,茶叶不送新娘及其父母,只送给其弟弟,这种茶,在婚礼中就不具有汉族那样的特殊含义。这一点,还可举滇西北的普米族的婚俗为例。普米族嗜好茶叶,他们从订婚到结婚也很繁琐,订婚以后要二三年才结婚。宁浪地区的普米族结婚,还残留有古老的“抢婚”风俗。男女两家先私下商定婚期,届时仍叫姑娘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偷偷接近姑娘,然后突然把姑娘“抢”了就走。边跑边高声大喊:“某某人家请你们去吃茶!”女方亲友闻声便迅速追上“夺回”姑娘,然后在家再正式举行出嫁仪式。非常清楚,这里所谓请大家“吃茶”,和汉族婚俗中所说的“吃茶”,明显不是同一回事。再如西北的裕固族,结婚第一天,只把新娘接进专设的小帐房,由女方伴新娘同宿一夜。第二天早晨吃过酥油炒面茶,举行新娘进大帐房仪式。新娘进入大帐房时,要先向设在正房的佛龛敬献哈达,向婆婆敬酥油茶;进房仪式结束后,就转入欢庆和宴饮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向新郎赠送羊小腿的礼俗,实际是宴饮时由歌手唱歌助兴的一种活动。仪式开始,由二位歌手,一位手举带一撮毛的羊小腿,一位端一碗茶,茶碗中间放一大块酥油和四块小酥油。茶代表大海,大块酥油代表高山,然后说唱大家喜爱的“谣答曲戈”(裕固语“羊小腿”)。这里,在裕固族的婚仪中,茶又只代表大海的意思。

 上面所举例子,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把我国婚礼中派生的茶叶文化现象全部搜集起来,将是一幅极其绚丽的历史风俗长卷。  

茶叶的分类:

 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例如,按茶色不同来分类:

绿
炒青
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烘青
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页眉等)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佛教与茶道:

 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以至发展到创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佛教的传播与中国化佛教的传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封建统治阶级中间流行,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为本,行善修道等等教义。由当时战乱频繁,硝烟四起,人民生命涂炭,劳苦大众,富贵荣禄者都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统治阶级则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因而传播很快。佛教的传播者认识到,要使佛教在中国扎根必须与中国国情相揉合。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求生存与发展,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教义上竭力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并互相渗透互为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东晋后期,佛教领袖慧远竭力把儒家封建礼教和佛教因果报应沟通起来,宣扬孝顺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因果报应教义的。并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论”。隋唐时代一些佛教宗派,是调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华严宗学者宗密用《周易》“四德”(元、亨、利、贞)调合佛身“四德”(常、乐、我、净)。以“五常”(仁、义,礼、智、信)调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不安言)力图两者相融台,调台儒家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宋元明清时代,更加注意调合中国传统思想。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园,宣扬“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还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儒释共为表里的主张,因而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
(二)茶道的创立与佛教的渗透茶道的创立: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被人们所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下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有引《封氏见闻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请注意,时在晚唐)有“中国明初朱权自创的茶道”等等。百花齐放,可见大家都在深入的研究,形势喜人。 陆羽,擅长种菜种茶,首创饼茶炙烤“三沸”煮饮法,对茶的功效论述甚详,对茶的品饮他侧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无疑他是我国茶道的奠基人。但遗憾的是他在《茶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个词,令人费解。“茶道”一词最早是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明确提出来的,诗中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不但明确提出了“茶道”一词,而且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所以笔者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由于秘藏了1100多年的唐代宫廷茶具在法门寺重现天日,学术界认为唐代实际存在着宫廷茶道、僧侣茶道、文人茶道等多元化各具风格的茶道,从而论证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辉煌璀璨,这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但在三种茶道中,笔眷认为僧侣茶道是主要的,其魅力和影响力都超过前二种茶道。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
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始启中唐。中唐时期,虽然经历了七、八年政治动乱,相继又出现了“中兴”时期,由于北方民生凋敝,国家财源发生危机,有识之士认识到南方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大面积的土地特别是山区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因而动员全民垦荒,扩大粮食作物等种植面积,增加国家税赋收入,收到显著效果,茶叶生产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蓬勃发展起来的。这是茶道形成的社会基础。陆羽“更隐茗溪”后,以湖州为中心,积极开展茶事活动,与皎然、李冶、颜真卿、孟郊等名僧贤达交往密切,他们谈经论道,品茗赋诗。从而推动了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湖州是茶道的发祥地。茶道的兴起,推动了寺院中茶会、茶宴和各种形式茶道的流行。唐代茶事诗中各有描述,因限于篇幅,摘句抄录于后:

       武元衡:虚室昼常俺,心沅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皎 然: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李嘉祐:虚室独焚香,林空静馨长。

                     啜茗翻真偈,燃灯继夕阳。

  杜 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张籍九:星台下煎茶别,五老峰前觅寺居。

  司空图:茶雁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李咸用: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眠。

  灵 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寺院中茶味的芳香和浓烈,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高不开茶。禅茶道体现了良然、朴素、养性、修心、见性的气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感情。唐僖宗以皇家最高礼仪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金银系列茶具从设计、塑造和摆设的位置(和佛骨舍利同放在后室)更令人信眼地认识到“茶禅一味”的
真谛。禅宗茶道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移值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

日本茶道:

 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这奇特的茶的仪式,恐怕很难探索到日本文化的内涵。因为日本的茶道不同于我们茶
余饭后的茶,而是训练自己达到一种“和敬清寂”境界的不二法门。如达到至高段时,甚至可以领略到各种超俗与精神的境界,同时它对日本的美学与礼仪有着广泛的影响。12世纪末,日本临济宗的始祖荣西才把抹茶的特殊树种和制作这种细末绿茶的技术引进日本,并把第一颗茶苗种在京都附近的宇治山上,至今,该区仍出产傲称日本最优秀的抹茶。后来,荣西鼓励他的
弟子饮用这种起泡、苦涩的茶,作为健康饮料、宿醉解药以及提神剂。16世纪时,千利休大师将禅学融入其中,为今天的日本茶道之始。泡茶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以精确的精神来泡。就像参禅,如没有一些悟性,恐怕穷毕生也无法达成。茶室的布置,崇尚简朴淡雅,在9平方米的塌塌米上,出席茶会的人,无分贵贱地坐在一起,静心烹茶品茗,在寂静中忘却尘俗千虑,让心神与自然相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不讲究奢华的质朴精神,到现在反而演变成极端富裕这才能把玩的享受。所以,犬儒讥之为“贫穷美学”。日本的工匠也趁机收取更高的费用,来做出更佳的缺陷美效果的茶具。于是,这些像是未经雕琢的茶具再度成为一种炫耀。

泡茶技法:

        (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三)潮州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四)宜兴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五)诏安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茶叶饮法:

  (一)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请饮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但在广东,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在我国西藏、内蒙古,这种饮法更为普遍,称之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饮法是: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二)绿茶饮法  

  绿茶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茶未,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饮用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三)乌龙茶饮法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四)花茶饮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干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五)砖茶饮法  

  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像砖一样的形状,它是我国边疆兄弟民族极为喜爱的茶种。藏族习惯将砖茶制成酥油茶饮用,而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又喜欢饮用奶茶。

  藏族同胞烹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人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

  蒙古族同胞的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的饮法。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奶茶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类似于小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维吾尔族同胞的煮茶与蒙古族同胞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

                                                                                -----------宇星WWW.ESHOWART.COM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09/11/16 14:02:19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茶文化很深厚啊!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
书法评论员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293
金  钱:587
经 验 值:587
注册时间:2009/7/29
 发表于:2009/11/16 14:35:4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的“茶禅”二字, 很像一棵茶树, 大草的章法在茶禅里尽显无遗。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4
judy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1850
金  钱:3563
经 验 值:3563
注册时间:2009/5/18
 发表于:2009/11/16 14:36:3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书法文化已经引人入胜,没想到茶文化也如此考究。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5
djj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395
金  钱:785
经 验 值:785
注册时间:2007/12/26
 发表于:2009/11/16 14:39:36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但愿东方白大草的书法文化能弘扬中国的书法, 给世间留下财富。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6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09/11/16 15:14:16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大草写意榜书“禅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7
judy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1850
金  钱:3563
经 验 值:3563
注册时间:2009/5/18
 发表于:2009/11/16 16:50:48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写字之人都懂品茶 看来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8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09/11/17 10:39:02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东虎虎

2009-11-16 21:49:44

茶好,书法更好,愿您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新的佳作和知识!!!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9
书法评论员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293
金  钱:587
经 验 值:587
注册时间:2009/7/29
 发表于:2009/11/17 11:15:15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花茶,我最爱,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0
judy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1850
金  钱:3563
经 验 值:3563
注册时间:2009/5/18
 发表于:2009/11/17 11:16:09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品茶赏字,那是一种大师般的境界。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1
djj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395
金  钱:785
经 验 值:785
注册时间:2007/12/26
 发表于:2009/11/17 11:20:06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大草写意榜书“禅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2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09/11/17 17:58:43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3
草书梦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223
金  钱:422
经 验 值:422
注册时间:2009/5/15
 发表于:2009/11/18 14:04:2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今天,说茶是“从一而终”不如理解为“诚信”更宽泛。在茶馆谈生意不就是先君子后小人吗?所以才会有今天如此之多的茶楼、茶吧、 还有东方白老师写给各大茶社的题词,茶道等,足以说明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4
judy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1850
金  钱:3563
经 验 值:3563
注册时间:2009/5/18
 发表于:2009/11/20 9:50:3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日本的女孩都要学茶道,我觉得我国也应该推行让人学学茶道,发扬中国茶文化。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5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09/12/1 14:35:5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东东虎虎

2009-11-26 21:55:07

书法大气磅礴,灵动飘逸,处处彰显着中国书法的艺术之美,可谓中国当代书法艺术之精品!!!

                           sina网友

</DIV>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6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4/13 13:40:4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没想到茶文化与婚礼还有这么特殊的关系,感触颇深啊!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7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4/14 9:57:1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青春光凤苑,细草遍龙池。
    曲渚交苹叶,回塘惹柳枝。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
    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
    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
    岂比生幽远,芳馨众不知。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8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4/21 14:22:48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的草书给人一种千态万状的意境,如龙蛇舞动,飞沙激石,用笔刚柔并济,方圆曲直交错,结构字字不同,疏密相间,狂放而优雅。时而深荣浩淼、和谐自然,时而夺人心魄。他的创造笔法变幻多端,如龙蛇舞动,飞沙激石,超然阔达,行笔到惊心悦目时,大有英气勃发,一派潇洒之势。他的创作总给人意犹未尽的遐想。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19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4/22 16:45:4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萨特说过: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从来不临贴,不过我能看到一些东西:气场 笔断意连 宏大与细微的掌控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0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5/6 11:00:4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草书不是写一个字的艺术,它是处理整个字与字的关系,是谋篇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另外,草书的线条可大可小,宽窄可以变化,在这个线条的变化当中,同时可以看到空间的变化。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1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5/12 11:00:5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唐·李白《草书歌行》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2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5/24 13:54:1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泡茶也是挺讲究的啊。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3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5/25 15:55:4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4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10/5/27 11:04:0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的字狂中有大气!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5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5/28 15:01:57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半生笔墨绞心怀,雾里林莽总徘徊。孤行险途终有悟,山谷雄风入纸来。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6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6/2 9:31:5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DIV class=cm_b>,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一方优质墨往往直接影晌到书画家的情绪与创作。张艺谋导演在奥运开幕式上设计的墨舞表演就是笔笔穿上墨鞋在宣纸上飞舞时的重现。墨不是一种黑色,墨分五色 ,有枯湿浓淡,在东方白老师的大草书法和水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DIV>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7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6/11 14:46:2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很详细,顶了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8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6/21 13:30:28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炎热的夏季,介意大家多喝点绿茶吧!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29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6/24 14:55:09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今天,说茶是“从一而终”不如理解为“诚信”更宽泛。在茶馆谈生意不就是先君子后小人吗?所以才会有今天如此之多的茶楼、茶吧、 还有东方白老师写给各大茶社的题词,茶道等,足以说明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0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7/13 11:03:3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1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8/6 14:26:0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大草写意榜书“禅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茶”字用干笔手法表现出枯木的厚重历史形象而“禅”字的细腻功夫则显得张力十足,变化万千,这不就是中国茶文化的浓缩吗?让茶友们好好过过茶瘾吧。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2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10/8/20 10:38:12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的狂草真不错,值得收藏!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3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8/25 10:18:24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老师不仅狂草写的好,而且理解问题透彻,思想深邃啊!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4
geqian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87
金  钱:4975
经 验 值:4975
注册时间:2010/4/13
 发表于:2010/9/6 16:02:02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艺术流传,在精神不在形貌。形貌可学而至,精神由领悟而致。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5
jingle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旅长
发 帖 数:2413
金  钱:4609
经 验 值:4609
注册时间:2007/9/28
 发表于:2010/9/7 16:23:0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本人非常喜欢东方白老师的的书法。既有怀素的“狂”,又有毛的“霸”。看他的很多作品,在“狂”之中有一条“骨”贯穿始终。每次欣赏都是身心愉悦的享受。 </DIV>
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6
djj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395
金  钱:785
经 验 值:785
注册时间:2007/12/26
 发表于:2011/1/17 12:38:56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东方白狂草书法的渊源应该很深, 至少茶禅二字写的很有禅意!
Re:茶文化与东方白大草书法之禅茶 #37
书法评论员  



角  色:注册用户
等  级:营长
发 帖 数:293
金  钱:587
经 验 值:587
注册时间:2009/7/29
 发表于:2011/5/19 1:09:3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真是茶文化。 理解多谢斑竹。
返回页首↑
书法交易 收藏润格论坛-东方白大草书画社 - Powered By bbs
Powered by 东方白大草书画社.书法润格论坛 © 2002-2024
Server Time 2024/12/23 4:16:20
Processed in 1.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