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钟繇,钟繇书法字帖,钟繇书法碑帖,钟繇楷书,钟繇《宣示表》天下第一帖,钟繇《荐季直表》,钟繇《贺捷表》,钟繇《戎路表》,钟繇《墓田丙舍帖》,钟繇《力命表》,钟繇《得长风帖》,钟繇小楷书法,楷书书法,小楷书法,正楷书法,真书,正书,钟繇行书书法,钟繇行书,狂草书法,狂草书法家,狂草书法网,大草书法 ,大草书法家,大草书法网,东方白大草书画社,东方白书法字帖目录,东方白书法字帖集锦,字帖,草书字帖,草书书法,东方白,东方白大草书法,东方白狂草书法,狂草书法第一人 | |
|
|
钟繇楷书书法 钟繇行书 钟繇简介 钟繇楷书书法字典 钟繇书法碑帖目录 |
|
|
|
| |
|
钟繇楷书书法字典 钟繇书法碑帖用墨用笔 (文章:1
篇) |
|
钟繇楷书书法字典 钟繇书法碑帖习字方法 (文章:0
篇) |
钟繇楷书书法 钟繇行书 钟繇简介 钟繇书法碑帖 东方白大草书画社此分类暂无文章 | |
钟繇楷书书法字典 钟繇书法碑帖点划、间架结构与章法 (文章:0
篇) |
钟繇楷书书法 钟繇行书 钟繇简介 钟繇书法碑帖 东方白大草书画社此分类暂无文章 | |
钟繇楷书书法 钟繇行书 钟繇简介 钟繇书法碑帖 东方白大草书画社此分类暂无文章 | |
钟繇楷书书法 钟繇行书 钟繇简介 钟繇书法碑帖 东方白大草书画社此分类暂无文章 | | |
|
|
钟繇小楷书法 钟繇行书书法 钟繇简介 |
Zhong You [Chung Yu](151-230)Calligraphy Examples |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 “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三国志·魏书·钟繇传》),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父亲早亡,钟繇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传说钟繇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少年时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对钟瑜说:“此子有贵相,然当厄于水,汝力慎之。”后来,过桥时坐骑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河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相信钟繇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不负厚望,刻苦用功,长大后被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在宫中任过廷尉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的侍从官。
平定董卓之乱中钟繇献计献策,深得曹操信任,又与韩斌一起救献帝出长安。因钟繇屡立奇功,被拜为御史中丞,又迁侍中、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钟繇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马腾、韩遂诸将雄居关中时,曹操委派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终于说服他们归顺曹魏集团。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及时送一千余匹好马给曹军,使胜利的砝码偏向了曹操。因此,当曹操大破袁军之后写信给钟繇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对钟繇的功劳给予了褒扬。此后南匈奴在平阳发动战争,钟繇率军予以抗击。不久,袁尚旧部河东太守郭援陈兵河东,气焰嚣张。钟繇分析说郭援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与袁绍联合起来,是担心我们的存在。况且,郭援刚愎自用,头脑简单,一定认为我军很好对付。如果乘他们渡汾水之际发起攻击,我们就可以大获全胜。果然不出所料,郭援不经认真考虑,便欲渡过汾水。当郭援部众开始渡河,钟繇率军猛然出击,郭援大败。钟繇趁机杀了郭援,同时降服了南匈奴的单于。又经过几年悉心治理,钟繇使经董卓之乱后荒凉的关中地区变得民实殷富,为后来曹操征伐各地打下了物质基础。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曹丕任命钟繇为大理寺卿,后升为相国、廷尉,进封为崇高乡侯。旋又迁职太尉,改封平阳乡侯。曹丕曾对左右大臣称赞钟繇及司徒华歆、司空王朗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钟繇为定陵侯,增其食邑达到1800户,并迁为太傅,史称“钟太傅”。钟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极为密切。曹丕有次随曹操到孟津征战,听说钟繇藏有一块玉玦,想得到它,就让别人传话。钟繇听说后,马上把玉玦送给了曹丕。曹丕感动之余,写了著名的《与钟大理书》以示谢意。曹丕称帝后曾赐给钟繇“五熟釜”(一种器皿),亲自作铬文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于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钟繇死时魏明帝穿孝衣凭吊,谥成候,下诏赞其“功高德茂”。
钟繇不仅在政治与军事上颇多建树,其书法也成为后人的楷模。由于他酷爱书法到痴迷的程度,又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使他成为楷书书体的开山鼻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基础于他天智聪颖和勤奋好学。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载了钟繇的学书经过,说他少年时曾随一个叫刘德升的人学过3年书法,后来又私淑曹喜等人。钟繇花30多年浸淫于书法,不分白天黑夜,无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地上练习。晚上休息,还把被子当纸练,日久天长竟把被子也划出了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联想到笔法。有时去厕所,只顾想着书法,竟然忘了出来……甚至于比赵壹在《非草书》中提及的“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灸众庄,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的程度还要投入。因此而知,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在为官之余痴迷书法,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钟繇能经常和汉末曹魏时的俊杰如曹操、韦诞、卫觊、孙子荆、关枇杷、师宜官和邯郸淳等一起切磋书法技艺。据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记载,钟繇于某次集会时发现韦诞带着蔡邕的笔法秘籍,便求韦诞借给他阅读。因秘籍过于珍贵,虽经钟繇苦苦相求,韦诞还是不肯借予。钟繇于席间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残,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日,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施以五灵丹相救,钟繇渐渐复苏。直至韦诞死后,钟繇才于月黑风高之夜率家人掘其墓而盗其书,从此书艺进步神速。
这或许是小说家的虚构和好事者的以讹传讹。韦诞比钟繇晚死20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墓呢?而且,钟繇身为朝廷重臣,又岂会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这则传说中确实可以看到钟繇的痴迷程度。
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要求严格著称,“一波三折”的成语就是出自钟繇。“一波三折”是书法术语,用笔时平捺称“波”,一波三折,指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厚重矫健。据说钟繇见弟子宋翼写波画往往犯平拖直过的毛病,经指点后收效仍然不大,他就当面给予怒斥,弄得宋翼3年不敢面见老师。后来宋翼关门苦练“一波三折”的基本功,终于掌握了正确的用笔法,学成后名振一时。对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又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
由于钟繇有着非凡的才智和丰厚的学养,加之长期的不懈努力,他的书法成就终于代表了三国时期的最高水平。
钟繇所写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钟(繇)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亦称八分书),“行押书”是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都为临摹本,一般认为有 “五表”、“六帖”和“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和《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迹中艺术性最高的作品。据王僧虔在《书录》中说:“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大,在唐宋时入宫内收藏,书迹周围钤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高宗“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以上各帝御览,是传递有绪的一件上古墨宝。
《荐季直表》书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楷书,钟繇时年已逾70。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此作最能代表钟繇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的风格。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法帖》,列诸篇之首。原墨迹本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民国十三年(1924年)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朽坏。今仅有影印本传世。
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著称。《贺捷表》为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钟繇68岁时所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时写的贺捷表奏,在书写风格上应该是最接近原作的。《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法中最早的作品。看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
书法艺术发展到三国初年,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这五种字体已全部齐备。后世的书家们都是在这五种字体里展露才华,各领风骚。
从“楷书”这一名词的字义上来看,具有两种含义:一、指具有法度的、可作楷模的法书。因为“楷”字本身,就含有法度、范式、楷模的意思在内。因此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为“楷书”。按照周星莲《临池管见》的说法:“楷书者,字体端正,用笔合法之谓也。”二、专指狭义上与篆书、隶书、草书及行书相对的点画工整、结构坚稳的楷书,尤指我们今天所谓的“唐楷”一类。
在现存的文物遗迹中,最早的楷书碑刻,当属刻于三国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的《谷朗碑》。尽管该碑在体势上还没有摆脱隶书的样式,但是隶书所具有的波磔这一特征,已不多见,而明显地接近楷书——它也就成为流行于南北朝碑刻上的楷书的基本形式。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认为是楷书之祖。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法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学习钟体的特长。总之,钟繇创制的楷书,对于汉字书法的发展提高、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在书法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惜没有文章流传下来。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转述钟繇的话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与蔡邕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书法美学观比较接近,两者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古典美学的重要结晶。摘自《东方白大草书画社 小楷书法 钟繇篇》 |
|
|
|
|
| 返回历代书法家书法碑帖目录 Calligraphy Home Page | |
|
|
|
|
|
|
|